由于在帖子中顯示的不好,請下載附件細細查看。
下載
[論文書寫提效篇1] 參考文獻標號及格式整理流程.pdf
(259.84 KB, 下載次數: 241, 售價: 3 金幣)
按照pdf中描述的方法做,很簡單的幾步,卻能大大提高參考文獻整理效率,節約了不少時間!省去了一遍遍的修改,繁瑣的操作。使用后就知道了,效果是驚人的!
本資料屬于綜合整理原創內容,轉載務必注明作者和原帖地址。
部分預覽如下:
1. 尾注和交叉引用介紹在對文獻進行標號時,最好使用尾注和交叉引用功能。這樣可以省去了不少后期文檔編輯修改的麻煩,大大提高工作效率。插入尾注后,隨便你對文檔怎么修改,word都可以對標號進行自動排序;插入交叉引用,可以實現多次引用標號之間的相互對應。 下面舉例說明兩者的應用和優點。 1.1 使用尾注的好處下圖圖1中上欄和下欄的“[4][5][6]”均為插入的尾注。 注:下圖使用了“窗口拆分功能”,上欄是文檔的一部分內容,下欄是文檔結尾的參考文獻部分。 如果需要對段落更改次序,如將勝利勝陀油田陀三聯合站內容移動到勝利油田東二聯之前,會出現什么情況呢? 我們知道按普通的方式(不使用尾注)處理文檔,文獻標號的順序就亂了,需要重新編輯修改;如果文獻標號很多且需要大量修改文檔時,這種方法是很費時費力的。而如果使用了尾注對文獻進行標號,就大不一樣了;文獻標號會自動排序,而且下欄中標號后面的內容也會隨著標號一起排序移動;這正是我們想要的。結果圖如下圖2所示,上欄和下欄中的“丁春梅”的標號和引文出處實現了完美對應。韓榮的也是。 圖2 修改后文檔 1.2 使用交叉引用的好處文章多個位置需要引用同一篇文獻時,就需要用到“交叉引用”了。如圖3的情況: 圖3 交叉引用示意圖 注:圖3中,第一個標號“[2]”是插入的尾注,第二個標號“[2]”是插入的對第一個“[2]”的交叉引用。第二個標號是指向第一個標號的鏈接,也就是說,如果第一個標號發生了改動,那么(更新域后)第二個標號也會自動隨之改動,變成同樣的數字。例如,我將圖3的內容移至文檔另外一個位置,如下圖圖4所示: 圖4 移動后示意圖 “1. ‘聚北十三’模式”的標號由“[2]”自動變成了“[27]”;“2. “聚南八”模式”的標號沒有變,但更新域(全選后按F9;可以在完成所有的交叉引用后進行此操作,更新所有域)后,也隨之變成了“[27]”,兩者保持了一致,如下圖圖5所示: 圖5 更新域后示意圖 2. 關于文獻上尾注和下尾注的說明為了表達說明的需要,下文中將用到“文獻上尾注”和“文獻下尾注”這樣的新字眼,F對此說明如下: 文獻上尾注:為正文(不計參考文獻部分)中出現的尾注; 文獻下尾注:為參考文獻一節中出現的尾注。 3. 插入尾注和交叉引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3.1 插入尾注
3.2 插入交叉引用在要插入交叉引用的位置,點擊“插入—引用—交叉引用”,引用類型選擇“尾注”,引用內容為“尾注編號”,然后選擇引用哪一個尾注,點擊插入。 4. 尾注和交叉引用的格式整理 請按順序執行以下各個步驟。 4.1 去除尾注分隔符上圖圖7中的橫線為尾注分隔符,無法在當前視圖下直接刪除。刪除的方法是:先進普通視圖,點擊“視圖/腳注”,在下面窗口中的尾注下拉菜單里選擇“尾注分隔符”,刪除出現的那條橫線;選擇“尾注連續分隔符”,也刪除出現的那條橫線。然后點“視圖/頁面”回到頁面視圖。 4.2 去除文獻下尾注的上標形式
4.3 給文獻標號加中括號4.3.1 給尾注加中括號
4.3.2 給交叉引用加中括號并變成上標形式
4.4 隱藏文本的使用
5. 整理參考文獻標點符號將參考文獻一節中的中文符號轉換成英文Timesnewroman格式,并格式化空格。由于此過程需要手工操作的步驟較多,建議用word宏來實現。 需要將中文的“,”“!薄啊尽薄啊俊薄埃骸弊儞Q成英文的,并在后面添加一個空格。具體操作僅舉一例(將中文的“,”變換成英文的并加空格),按照下圖進行操作:
等等。。。。見附件。
轉載請注明:
|